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四川出台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办法

发布时间: 2024-03-14    来源:

12月13日,四川在线记者从科技厅获悉,日前,科技厅等十八部门印发《四川省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规范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工作。《办法》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2年。

科研失信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科学研究行为准则与规范的行为,常见的科研失信行为包括抄袭剽窃、侵占他人研究成果,编造研究过程、伪造研究成果,买卖、代写、代投论文等。

去年,科技部等二十二部门印发《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明确了科研失信行为的处理措施。

四川在线记者注意到,此次,四川在此基础上新增明确了3种失信行为,包括违反财政科研项目(基金)管理规定且造成恶劣影响的行为;利用咨询、评价专家等身份或职务便利,在科研活动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在监督检查、评估评价等工作中弄虚作假、提供虚假材料的行为。此外,还细化了无实质学术贡献署名等科研失信行为,包括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虚构合作者共同署名等。

《办法》同时规定,科研失信行为最终认定后,处理措施包括取消已获得的专家、人才称号,学会、协会、研究会等学术团体以及学术、学位委员会等学术工作机构的委员或成员资格;纳入四川省科研失信记录,汇交国家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等。

“管理更严,处理结果影响更广,可以说,一次失信,处处受限。”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解释,如果处罚弹性空间大,就难以发挥警示与震慑作用。

在保障与监督方面,为发挥好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作用,《办法》同时强调,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和各地方应根据实际情况细化科研诚信举报的受理、调查、处理流程,加强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的协调配合、结果互认、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等工作。

上一条: